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基金新发规模创春节月4年新高,强者恒强三公司揽下四成规模

基金新发规模创春节月 4 年新高,上海强者恒强三公司揽下四成规模
——2023 年 1 月新基金发行报告(发行与募集篇)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分析师:刘亦千 执业证书编号:S0870511040001
*汪璐对本文亦有贡献。证券中心
主要观点
新基金发行情况: 日历效应下 1 月新发基金数量回落较大,基金金新但同比历史四年的研究月年农历新 春月份新发数量,仍处于高位水平。刘亦揽下1 月新发基金数量共 127 只,千基强 环比减少 42.79%,发规同比减少 9.29%。模创模从新发基金类型来看,春节成规1 月混合 基金是新高发行最热门的基金类型,债券基金次之。恒强
新基金募集情况: 1、公司 从募集数量的上海结果来看,1 月募集完成的证券中心基金共 58 只,其中有 25 只基金为设有最短持有期或封闭期(定期开放),基金金新平均需持有 18.22 个月;未完成募集的基金 69 只;发行失败的基金有 1 只。 2、从募集规模的结果来看,1 月份总募集规模 427.44 亿元(募集 规模指完成募集基金的募集规模,以下同),在 22 年 11、12 月总 募集规模强势回弹的基础上,23 年开年跌幅显著,整体处于历史三 年低位水平,或与春节节假日有关,居民更愿意将储蓄花在消费上 而非投资。募集规模前三的类型分别为:债券基金 135.06 亿元,混 合基金 126.67 亿元,指数基金 117.66 亿元。其中,债券基金自今年 8 月起一直蝉联募集榜首。
3、从发起式基金来看,1 月完成募集的基金中,共 11 只发起式基 金,占比达 18.97%。值得一提的是,1 月完成募集的 6 只养老目标 FOF 基金均为发起式基金,可见养老 FOF 基金赛道的蓝海吸引了基 金管理人纷纷加入。在当前震荡市中的环境下,发行发起式基金有 利于激励基金管理人努力创造收益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4、从创新基金来看,今年首只 REIT 基金完成募集,为嘉实京东仓 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合并募集规模为 17.57 亿元。 该 REIT 的底层资产为京东的三处高标准仓库,观察其历史盈利水平, 近三年整体保持盈利水平,疫情期间现金流仍稳定,具有风险较低 的特点。
5、从认购天数来看, 从认购天数来看,1 月完成募集的基金平均认 购天数 32.62 天,环比增加 52.50%,同比增加 39.58%。
6、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1 月浦银安盛基金募集规模最大,为 79.90 亿元,募集规模基于次席的为方正富邦基金(60.92 亿元), 汇添富基金第三(30.17 亿元)。TOP3 赢家募集资金占全市场募集 成功基金规模 40.00%,头部效应加剧。
7、从单只基金的角度来看,募集情况排名前三的基金为浦银安盛普旭 3 个月定开(79.80 亿元)、方正富邦同业存单指数 7 天持有(60.92亿元)和太平同业存单指数 7 天持有(20.68 亿元)。
8、从交易结算模式来看,1 月募集完成的基金中,共有 8 只采用券商交易结算模式,占总比 13.79%,与 12 月占比(13.90)相比大体持平。以券商交易结算的基金合并发行规模共 62.48 亿元,占规模总比 15.06%。
。
相关文章
央行等八部门:支持五城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 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
来源:华夏时报文/刘佳11月21日,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的《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2025-07-05股市接连回调,年内近八成权益新基金出现亏损!机构发声:A股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上周A股连续3天调整,发生了什么?上证指数周累计跌幅4.16%,创出今年2月以来最大周跌幅,也是年内第二大周跌幅,深证成指周跌幅达5.19%,上2025-07-05-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520)“增持”评级,2022年EPS预测不变,上调2023-24年EPS至0.19/0.28元,考虑其还处于品牌调整阶段,目标价上调22.6%至5.76港元。考虑公司内部架构2025-07-05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万晓东)“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小鹏P5汽车显示屏突然跳出‘交通标志识别功能不可用’‘辅助驾驶NGP已退出’‘车道偏离预警功能故障’等提示,同时车速迅速下降。”回想起自己的小鹏P5汽2025-07-05
- 10月以来,一方面影响内需的房地产和疫情因素仍然是影响国内经济复苏的主要扰动因素;另一方面受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北上资金的加速流出对市场情绪产生进一步压制,A股市场整体延续弱势2025-07-05
- 财联社9月20日讯编辑 马兰)欧洲天然气危机正在推动欧洲“去工业化”的步伐,而这似乎已经不再只是口头上的警告。仅从德国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谋划退路。据德国私人银行Berenberg的首席经济学家H2025-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