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维持中国重汽买入评级 目标价12.8港元

发布研究报告,中信证券中国重汽维持(03808)“买入”评级,维持调整2022/23年EPS预测至1.31/1.79元(原为1.79/2.04元)。买入目标考虑到重汽产品力持续提升,评级车型谱系进一步完善,价港高端化、中信证券中国重汽舒适化车型发力,维持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买入目标且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布局加速,评级已为未来转型奠定基础,价港以2022年EPS为基准,中信证券中国重汽结合其历史估值中枢(11倍PEttm)及当前市场环境,维持予2022年8倍PE,买入目标目标价12.8港元。评级
事件:中国重汽2021年实现营收933.57亿元,价港同比-4.9%;归母净利润43.22亿元,同比-36.9%。其中,2021H2实现营收281.88亿元,同比-49.1%;实现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82.1%。中国重汽盈利能力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有所下降,但中国重汽市占率同比进一步提升,细分市场持续突破,出口大幅增长,新能源及智能化产品持续布局。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收入快速增长,原材料价格拖累毛利率。2021年中国重汽实现营收933.57亿元,同比-4.9%;归母净利润43.22亿元,同比-36.9%。其中,2021H2实现营收281.88亿元,同比-49.1%;实现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82.1%。中国重汽毛利率约16.8%,同比-3.2pcts,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轻卡产品毛利率下降。中国重汽费用率进一步优化,费用率约费用率为11.5%,同比+0.6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9%/6.7%/-0.1%,分别同比-0.2/+1/-0.1pct,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增长6.6亿元,同比+25%。
重卡市占率创新高,轻卡业务有所承压。中国重汽2021年全年实现重卡销量28.2万辆,同比+1.2%,增速跑赢行业(-13.7%),中国重汽市占率约20.2%,同比+3pcts,市占率创历史新高。中国重汽重卡板块收入约796.1亿元,同比-4.2%,经营利润率约5.4%,同比-0.9pct;轻卡及其他板块收入约130.1亿元,同比-11.7%,经营利润率约-4.3%,同比-7.5pcts,出现亏损主要由于高毛利产品销售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新产品初期销售规模效应不足等因素。发动机板块收入约194.9亿元,同比-27.7%,经营利润率约8.9%,同比-6.1pcts,中国重汽发动机板块收入及利润率降低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产品力不断提升,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持续布局。2021年中国重汽载货车市占率增幅行业第一。搅拌车导入智联泵产品,销量和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牵引车在短途、中短途、长途复合运输等细分市场不断突破。2021年实现产品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75%。豪沃TH牵引车凭借高可靠性、高舒适性和高颜值等成为爆款产品。豪沃TX冷链运输和豪沃N系列散杂运输成为明星产品。中国重汽在节能及新能源、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方面也在推动产品类型及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批量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多场景示范应用,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批量交付等。
风险提示:商用车行业销量下行;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基建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相关文章
SPAC公司Metals Acquisition将以11亿美元收购嘉能可旗下铜矿
周三表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Metals Acquisition(MTAL.US)同意一项修改后的协议,将以11亿美元收购嘉能可在澳大利亚的Cobar铜矿。嘉能可表示,协议条款包括按照3月份协2025-07-07-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王镜茹 彭衍菘11月18日晚间,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相继披露10月份快递业务主要经营数据。从整体情况来看,4家公司10月份业务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申通在10月份业务2025-07-07
- 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6690)“跑赢大市”评级,将今明年纯利预测分别上调2%/5%,目标价上调10%至47.9港元。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即使近期逆风,但公司以其高端化战略继续支持内地及海外市2025-07-07
- 来源:北京商报失去了“水果第一股”标签的百果园,仍在资本圈中反复徘徊着。近日,百果园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今年5月提交的上市申请材料已失效。回看百果园的上市历程,几经波折。与此同时,百果园自身2025-07-07
新益昌拟不低于6亿布局半导体装备 MiniLED封装市占率超70%居国内第一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受益智能制造高景气,固晶设备龙头688383.SH)选择继续增资扩产。11月20日,新益昌发布公告,公司拟与中山火炬签署相关投资协2025-07-07- ◎记者 黄淑慧11月以来,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导致纯债基金、同业存单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大面积回撤,这再次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虽然与权益市场相比,固收类产品的回撤绝对数值并不大,但是这类产品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