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回暖 中长期信贷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5月金融数据有所回暖,月金预期但仍需进一步改善结构。融数6月10日,据超央行发布2022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回暖
数据显示,中长振5月末,期信求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贷需待进已是步提三连升,并创下2020年7月以来新高。月金预期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6%,融数较上月有所回落。据超社融存量为329.19万亿元,回暖同比增长10.5%,中长振主要是期信求信贷和政府债券支撑。值得一提的贷需待进是,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
M2增速三连升,社融同比增长10.5%
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5月金融数据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但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不够理想,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大力提振有效需求,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加快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看,5月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从2022年3月起,M2增速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已是三连升。其中,2~4月增速分别是9.2%、9.7%、10.5%。
同时,M2的11.1%增速,与2020年4月、5月、6月数据持平,创下2020年7月以来新高。
温彬分析,M2增速创新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流动性水平相对充裕,央行4月25日降准,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资金;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5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20亿元,加大了信贷派生力度。二是财政支出加快,5月财政存款新增5592亿元,同比少增3665亿元,相当于降低了货币回笼力度。三是去年5月M2增长8.3%,基数较低,也对5月M2增长形成一定贡献。
5月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1.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当月净回笼现金80亿元。光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M1放缓,M0同比增速强劲,反映国内经济活动明显增强。这主要是M1增速与企业活期存款有关,M0与日常现金交易活动有关。但M1回落,不及预期,与5月楼市销售整体复苏不及预期有关。”
5月社融增速有所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9.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上个月增长3个百分点。当月,社融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从各细项来看,主要支撑项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分别多增3936亿元、多3881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由于财政部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5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再度加快,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多增。其他分项中,去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期到期后,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效应缓解,5月这两项同比分别少减276亿和676亿,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效应减轻。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6月面临季末,金融数据会有季节性冲量,加之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将进一步显著扩大,单月发行规模有望破万亿,预计6月金融数据会继续有较为强劲的表现,从而打破年初以来“一起一伏”的规律。这意味着接下来宽信用进程将加速推进,特别是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有望持续回升,进而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转强提供重要支撑。
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20亿元,结构偏弱
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这反映国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明显回暖。”周茂华指出,一是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国内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看,居民部门仍然是同比少增,但幅度已减小;企业部门贷款由上月的同比少增转为同比多增,但票据冲量明显。
5月住户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而4月同比表现为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温彬表示,“短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小幅多增34亿元,反映出疫情对消费的制约缓解,消费贷款有所恢复。中长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3379亿元,说明购房需求仍然偏弱。”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1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
“5月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加大,但期限结构仍延续短期化特征。”王青分析,随疫情冲击缓解,经济修复过程展开,前期受到抑制的贷款需求经历一个释放过程,加之政策面加力推动银行扩大信贷投放,5月新增贷款总量大幅回暖,但结构依然偏弱。当月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合计环比多增近1.03万亿,同比多增8911亿,而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仅多增2899亿,同比则延续少增,少增977亿。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方面反映近期疫情反复、楼市下行背景下,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中长期贷款需求萎缩,企业主要依靠各类短期借款来缓解阶段性的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目前银行风险偏好较低,也更加倾向于向企业发放风险较小的短期贷款或者通过票据冲量来满足监管要求。另外,近期监管层加大力度推动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而且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也以短期为主。
在周茂华看来,5月金融数据释放内需复苏积极迹象,但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需求偏弱,处于恢复阶段。其中,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多增的贡献来自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反映企业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目前国内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面临的内外环境较复杂,国内稳健货币保持偏松格局,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但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关系,并对输入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政策转向潜在外溢影响保持警惕。
(作者:边万莉 编辑:包芳鸣)
相关文章
- 近日,在上海工作的徐女士向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她在浙江慈溪捷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捷骏公司)购买了一辆保时捷轿车,提车次日发现车辆有补2025-07-06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台积电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2959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78%
1月12日,台积电公布2022年第四季财务报告,合并营收约6255亿元新台币,税后纯益约2959亿元新台币,每股盈余为11.41元新台币。与2021年同期相较,2022年第四季营收增加了42.8%,税2025-07-06- 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尼合资的喜马拉雅航空公司将于1月17日恢复北京和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间的直飞航班,以恢复两国间人员往来与在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自12025-07-06
-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金融分析师 张正阳近日加拿大央行副行长对于通胀的表态引发市场热议,其中核心在于加拿大仍致力于将通胀回到合理目标,还并保持弹性;但对于未来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存疑虑,虽否定出现的严重2025-07-06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751)“买入”评级,预测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6/19.2/22.4亿元,目标价7港元,较现价有37.3%的上涨空间。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取得营业收入384.2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