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汽车产业合作的“中国机会”将延伸到国外

中国经济网11月9日讯(记者 郭跃)11月5日至10日,中国机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王侠外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汽车重要配套活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于11月7日正式召开。产业论坛上,合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将到国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指出了中国高水平开放、延伸高质量发展环境给汽车产业的中国机会国际合作创造的新机遇。
首先,王侠外国际化是汽车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内在需求,也是产业中国汽车产业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
王侠解释,合作专业化分工是将到国人类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大进步,而国际化不仅成就了供给侧的延伸专业化分工,也成就了消费端的中国机会全球化共享。汽车作为产品结构最复杂、产业链最长、产业要素最丰富的终端消费品,其发展注定离不开国际化,汽车产业100多年辉煌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的汽车产业也将继续证明。
中国对外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今年起,中国彻底取消了汽车行业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中国汽车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全面开放,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
第二,中国车企的崛起成为产业进步的推动力,也将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王侠继而介绍,在燃油时代的尾声,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占比超过1/3。而在以电动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汽车时代,中国更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占比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车企从学习者、跟随者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在某些核心环节甚至成为了集成者和引领者。
在燃油时代,由有限的跨国汽车巨头主导的汽车产业格局是相对稳定的,竞争也是比较温和的。但在电动智能时代,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国车企正在加快新技术迭代的速度,必将使产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达到70%,庞大的市场潜力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的新机会。
第三,中国更高质量的开放期待更高质量的合作,原来的交换思维要转变成共创思维。
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第一阶段以合资、市场换技术为主要特征。如今,中国实现了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并且从最大的汽车市场变成了最大的新技术革命试验场和,这就要求我们从简单的互通有无、利益交换升级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创,开启更高质量合作的新阶段。
王侠认为,合作领域要从以制造为主向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合作转变, 合作重点要从产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让全产业链更加贴近市场端和制造端,合作方式也要更加灵活多元。跨国车企的中国战略也要从“在中国,服务中国”向“立足中国、服务全球”转变。
第四,产业合作的“中国机会”将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迎来喜人局面,2021年出口量同比翻倍,突破200万辆,今年1-9月已经超过210万辆,同比增长55.5%。截至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且根据趋势预测,明年很可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
中国汽车出口的规模提升、地区扩大和合作力度的加深,必将给全球车企带来更多国际化合作的机会,王侠总结。
相关文章
央行、银保监会: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对于受疫情等客观原因影响不能如期满足房地产2025-07-07- 作者:噗少侠滴滴一份76字的公告,提到6次“安全”,宣告了自己时隔563天的回归。2023年1月16日,滴滴在公告里,如此写道:“一年多来,我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2025-07-07
- 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复苏,经济复苏可能会从西方国家抽走供应。中国需求的前景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冬季的大部分时间还没有过去,而且本周一股短暂的寒潮将穿过该地区。来自挪威的供应减2025-07-07
济驭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加快线控底盘的多场景落地
编辑丨苏建勋36氪获悉,近日,线控底盘供应商上海济驭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纵目科技领投,佐誉资本和汉桥资本跟投,翊宙资本和博池资产追投。本轮融资将用于2025-07-07A股资本地图泰州篇:17家公司上市,市值近千亿,超七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近年来, 随着扬子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济规划先后落地,泰州市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泰州地处我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连南通、西接扬州、北至盐城、南濒长江,是扬子江城市群2025-07-07- 对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预期,世界银行2023年1月份的预测是4.5%,其他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的在5%以上。中国智库和学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普遍在5%以上。只要对中国经济影2025-07-07
最新评论